目的:利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受累象限视网膜近端动脉和静脉血管直径进行测量,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不同象限视网膜近端血管的代偿变化。
方法:1).参阅数字眼底彩色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图片,对静脉阻塞的部位进行定位判断并分析阻塞部位的动静脉交叉关系;2)利用IMAGEnet软件对造影图片进行放大和对比度调整,由专人利用其线性测量工具对包含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象限在内的4个象限近端(视盘周围1PD范围内)视网膜动脉直径(RA)和静脉血管直径(RV)进行测量并计算视网膜动静脉比值(A/V);3)对该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
结果:1)在48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中,颞上分支静脉阻塞34例(70.83%,)、其中89.3%(25/28)属于静脉后位交叉类型;颞下分支阻塞13例(27.08%),属于静脉后位交叉者占80%(8/10);仅1例为鼻下分支静脉阻塞。2)对双眼正常象限而言,视网膜颞上与颞下象限、鼻上与鼻下象限之间,视网膜RA和RV以及A/V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颞上与鼻上或鼻下象限、颞下与鼻上或鼻下象限之间除了颞上A/V与鼻下A/V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外,其余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通过对双眼正常对应象限视网膜动静脉直径及其比值的统计分析,我们没有发现左右眼之间在RA、RV及其A/V之间存在任何显著性差异,但对病变象限与对侧健眼对应象限(如右眼颞上象限-左眼颞上象限)的比较却发现不论颞上或颞下阻塞象限的视网膜动脉直径均显著增加,静脉直径则没有变化,并且正常颞上象限A/V与病变颞上象限A/V的差异具有显著性。3)可重复性以类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来表示,者内信度:RA为0.97(P<0.001),RV为0.986(P<0.001);者间信度:RA为 0.976(P<0.001)、RV为 0.975(P<0.001)。
结论:正常双眼对应象限的视网膜血管直径之间没有差异,但正常单眼不同象限之间的视网膜血管直径存在差异,这对指导临床实践就有重大意义;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后,相应阻塞象限视网膜近端动脉直径显著增加,而近端静脉直径则没有改变;利用IMAGEnet软件对视网膜血管特别是对荧光造影血管进行线性测量是可行和可靠的。
|